2025年8月16日,广东省塑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降解材料领域企业广东众塑降解供应链有限公司迎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产学研交流活动。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学院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校队XJTLU-AI-China团队一行专程到访,与广东众塑团队围绕可降解材料研发、塑料降解酶技术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推动塑料循环经济领域的校企合作搭建起坚实桥梁。
此次交流源于双方在环保科技领域的理念共鸣。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AI-China团队正在推进的“Plaszyme”项目,是一项融合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创新研究。该项目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准确预测塑料降解酶的优异基因序列,旨在提升生物酶解效率,团队在调研国内塑料循环经济榜样企业时,被广东众塑在聚乳酸(PLA)可降解材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深深吸引,主动提出实地学习请求。
交流活动中,广东众塑董事长顾伟军首先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带领师生们参观了公司的PLA材料生产基地。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从玉米、木薯等可再生农作物提取生物基原料,到制成PLA颗粒、再加工为一次性吸管、茶杯等终端产品的全流程。顾伟军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材料配方优化、生产工艺升级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我们通过十年技术积累,解决了PLA材料脆性大、耐热性不足的行业难题,柔韧性提升40%以上。”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生物基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高效转化过程,让师生们直观感受到可再生资源产业化的实践路径。
随后的技术座谈会上,XJTLU-AI-China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Plaszyme项目的技术框架,团队展示的数据库检索工具、可视化预测平台等成果,引发广东众塑技术团队的浓厚兴趣。董事长顾伟军结合行业经验对项目提出宝贵建议:“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更关注自然环境下的降解效率,建议模型增加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权重,提升预测的实用价值。”他还分享了广东众塑在PLA产品市场推广中的实践经验,强调可降解材料的普及需要“技术可靠+成本可控+场景适配”三要素协同。
西交利物浦大学团队表示,此次交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实验室研究与产业需求的衔接要点。“广东众塑的产业化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提升对PLA材料降解酶的预测精度。顾伟军对团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思路给予高度评价:“青年科研力量是推动环保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期待未来能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探索可降解材料与生物酶技术的融合应用。”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实现了高校科研创新与企业产业实践的准确对接,更为塑料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突破注入新动能。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的交流为起点,携手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塑料污染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